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

佛像之始

 佛像是佛教徒信仰的主要對象之一,但佛像產生的時代,在史學家的眼中是相當晚的。原因是,佛教最初是反對偶像崇拜的。然而在佛教徒看來,佛像的出現並不晚,在佛陀活著的時候就有了。    

相傳,佛陀有一次受釋提桓因天神之請,上天宮中為久已逝去的母親說法。因為看到人間的信徒已有懈怠之心,對佛法的學習和修行不太熱心了,離去之前便沒有對弟子們明說,想讓信徒們著急一番,加強對佛法的渴望之心。    

果然,人們見不到佛陀的身影後,便著急起來。而最著急的人則是優填王和波斯匿王,他們找到佛陀的服侍弟子阿難,問:「佛陀到哪裡去了?為何這麼長時間不見蹤影?」阿難也在著急,回答說:「我們也正在找呢!可誰也不知道佛陀去哪兒了?」優填王、波斯匿王心中愈發焦急,如被火燒一般,眼看就要病倒了。   

 

一天,優填王突然想起一條巧計,立即發布文告,詔請國內的能工巧匠速集京師,製造佛的雕像,以解相思之苦。不久,工匠們以梅檀木為原料,按佛陀本人的身高尺寸,造成了幾尊活靈活現的佛像來。佛教認為這便是佛像出現之始。據說,波斯匿王後來聽到了優填王造佛像的事,也依樣畫葫蘆,製造了佛像,唯一不同的是,波斯匿王使用了紫色的純金作原料,製的是金佛。 

   
如果這則故事確實的話,那麼佛教造像藝術可謂是歷史悠久。然而,在佛教典籍中,往往隨著歲月遷延而日漸增加虛構的成分。到現在為止,人們已經很難區別出哪些內容反映了歷史,哪些內容又是佛陀的後繼者們杜撰的了。所以,佛教史學家們大都不敢相信優填王造像的故事,而寧可將佛像的出現推後幾個世紀。然而,這則故事與早期中國佛教有著不解之緣。據《魏書.釋老志》等記載,東漢明帝派蔡愔等人西行求法,不僅請來了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高僧,而且得到了大批佛經和佛陀的雕像、畫像。其中的雕像,據說就是優填王所造的佛像之一,取回中國後,被安置在中國第一座寺院——洛陽白馬寺之中。由於上述的記載,優填王造像的故事在我國佛教界是比較流行的,成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