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
4月25日星期六班培班上課
有關:班執事培訓班上課日期此課程為期約一年至一年半,每月一次,星期六晚上7:15~9:30分,09年度之上課日期暫定如下:-3月21, 4月25, 5月16, 6月20, 7月18, 8月15, 9月19, 10月31, 11月28, 12月19
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
浴佛的功德
【佛在世時我沉淪,佛滅度後我出生;懺悔此身多業障,不見如來金色身。】
希望大家能夠把握機會與時間,一同參與五月二日浴佛法會,感受佛陀功德。
一、浴佛功德:
1、浴佛是藉外在的佛來洗滌我們內在的塵垢,讓自性顯發,同證如來的清淨法身。
2、除緬懷佛陀之外,就是要我們淨心,以浴佛的功德度脫七世父母及累劫怨親眷屬,早離厄難,使法界六道眾生出離苦海。
3、浴佛是提醒我們時時保有一顆清淨心,透過浴佛節觀照自己內心是否清淨。
二、浴佛的利益:
在《浴佛功德經》中佛陀開示,浴佛功德能令眾生【一、現受富樂,無病延年,二、於所願求,無不遂意,三、親友眷屬,悉皆安穩,四、長辭八難,永出苦源,五、不受女身,速成正覺。】並讚歎【浴像法,諸供養中最為第一,勝以恒河沙等七寶布施。】
浴佛偈是如此讚頌著:【我今灌沐諸如來,淨智莊嚴功德聚,五濁眾生令離垢,速證如來淨法身。】
三、浴佛的意義:
善男子善女人,於佛滅後當至心念佛無量功德之力,浴佛形像如佛在時,得福無量,不可稱數。」 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種殊勝功德
一者、常有慚愧。二者、發淨信心。三者、其心質直。四者、親近善友。五者、入無漏慧。六者、常見諸佛。七者、恒持正法。八者、能如說行。九者、隨意當生淨佛國土。十者、若生人中,大姓尊貴,人所敬奉,生歡喜心。十一者、生在人中,自然念佛。十二者、諸魔軍眾,不能損惱。十三者、能於末世,護持正法。十四者、十方諸佛之所加護。十五者、速得成就五分法身。
四、浴佛應抱持何種心?
1、應以信心為之:要生歡喜心,深信功德,一杓水澆下,灌木如來同時也將自己的心洗淨。
2、應以誠心為之:浴佛形像如佛在,已立世間第一福,並迴向法界一切眾生,共植福慧,結此聖緣。
3、應以正心為之:求障消除,求心清淨,願以浴佛功德,祈求世界和平,民生樂利。
希望大家能夠把握機會與時間,一同參與五月二日浴佛法會,感受佛陀功德。
一、浴佛功德:
1、浴佛是藉外在的佛來洗滌我們內在的塵垢,讓自性顯發,同證如來的清淨法身。
2、除緬懷佛陀之外,就是要我們淨心,以浴佛的功德度脫七世父母及累劫怨親眷屬,早離厄難,使法界六道眾生出離苦海。
3、浴佛是提醒我們時時保有一顆清淨心,透過浴佛節觀照自己內心是否清淨。
二、浴佛的利益:
在《浴佛功德經》中佛陀開示,浴佛功德能令眾生【一、現受富樂,無病延年,二、於所願求,無不遂意,三、親友眷屬,悉皆安穩,四、長辭八難,永出苦源,五、不受女身,速成正覺。】並讚歎【浴像法,諸供養中最為第一,勝以恒河沙等七寶布施。】
浴佛偈是如此讚頌著:【我今灌沐諸如來,淨智莊嚴功德聚,五濁眾生令離垢,速證如來淨法身。】
三、浴佛的意義:
善男子善女人,於佛滅後當至心念佛無量功德之力,浴佛形像如佛在時,得福無量,不可稱數。」 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種殊勝功德
一者、常有慚愧。二者、發淨信心。三者、其心質直。四者、親近善友。五者、入無漏慧。六者、常見諸佛。七者、恒持正法。八者、能如說行。九者、隨意當生淨佛國土。十者、若生人中,大姓尊貴,人所敬奉,生歡喜心。十一者、生在人中,自然念佛。十二者、諸魔軍眾,不能損惱。十三者、能於末世,護持正法。十四者、十方諸佛之所加護。十五者、速得成就五分法身。
四、浴佛應抱持何種心?
1、應以信心為之:要生歡喜心,深信功德,一杓水澆下,灌木如來同時也將自己的心洗淨。
2、應以誠心為之:浴佛形像如佛在,已立世間第一福,並迴向法界一切眾生,共植福慧,結此聖緣。
3、應以正心為之:求障消除,求心清淨,願以浴佛功德,祈求世界和平,民生樂利。
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
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
總結123 (小丸子週記 4 )
先感謝如亨法師和如德法師從台灣遠道而來,爲「八關齋戒」主持皈依和開示。從中的得着,使我在佛法上面的學習又跨進了一步。
(1) 學會了
如亨法師解說什麼是「空性」?
一切現象和物質都是沒有實體,是充滿了任何的可能性,會有變化的。
例如:一隻杯子,緣起是一塊鋼鐵,因為經過種種的製造過程,所以就變成一隻可以載水的杯子了。
什麼是證了「空性」?
例如:車子泊在外面不見了,可能性是被偷了或是被拖走了;日子久了,車子就會變壞,這一切都是己見的現象,所以,如果真正證了「空性」的人,會願意去接受種種因為緣起的變化,是不會因為現象和物質的變化,而生起了瞋心和煩惱。
如亨法師說了一些關於自己出家的經過,敍述了他對「愛」與「智慧」的關係?
記得他出家的初期,他媽媽病倒了,是因為孩子不在家,他媽媽便不用為他而煮飯,就是連她自己要食飯也忘掉了,母愛真的很偉大,原來一切的生活都是爲了下一代。雖然,父母親的愛是很偉大,卻照顧不了他日後成長所需要的「智慧」,所以,他出家了。
從法師講解的過程當中,我明白到究竟我們想擁有的,所追求的只不過是一種現象,是滿足自己一時的慾望,是一種虛假的心態。佛法真的無量,連最簡單、最單純的「愛」,也少不了「智慧」。
「八關齋戒」接近最後的一個環節,是部分全職智工的心得供養。聽罷了他們有血有淚的心得分享之後,作為今日已經是師父弟子的我,實在有點兒惋惜和唏噓,原本大家是想投身於一個離苦得樂的環境中學習,卻始料不到,原來自己還是要選擇墮進,另一個心力交瘁的「苦境」裡去。
如德法師在「八關齋戒」當中,問了七條問題,總結了七條問題的最後是:
我們確立了生命是無限,那麼我們要怎麼做,才真正離苦得樂?
人應該怎樣思惟離苦得樂的意義?
記起如德法師一再強調:世間上的「貪、瞋、癡」,還有種種的「無明」就是一切煩惱的根。他引述師父解說「廣論」錄音帶精彩的一句:「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,已經是不知錯到那裡去了。」
我喜歡「廣論」和敬重師父的教法,主因是讓我們能夠清楚知道,凡事必須要有次第,安納好自己的意樂,才會引發起我們去做事的「歡喜心」。從法師的開示當中,更一再提醒我們要怎樣去思惟離苦得樂。我們要明白究竟爲什麼而做?怎樣去做?還要思惟怎樣才可以善巧地、有智慧地,反覆實踐,不斷的去做得更好。不其然,我想起了一句俗話:這個地球不會因為任何人的不存在而停頓;但是,爲什麼人總是愛不斷停留在一個「無明」、「如癡」的「我」上面。
對峙煩惱的方法,便是離苦得樂的方法,那就是不斷提昇我們智慧的佛法。
(2) 觀功念恩
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;我則認為行萬里路,不如有「善知識」的指導。真的非常感謝兩位法師從遠道而來,提昇我們在佛法上面的修行,他們出世間的智慧,親切的開示,使我由畏的心,從而轉化成無限的敬意。
(3) 隨喜自己
隨喜自己能夠擺脫參加「八關齋戒」之前的掙扎。經過兩位法師詳細的開示之後,使我對皈依三寶的意義,有更清晰的認識,使我明白到,要「依靠」佛的教法,而不是我們一直以來習氣、惰性的「依賴」。要不斷學習、不斷修正、提昇我們的智慧,才能夠真正斷除煩惱,離苦得樂。
在學佛的道路上,自覺是班中最膚淺、最無知的一個,但是,不打緊!只要我喜歡這一個團體;喜歡我們尊貴的區班長;喜歡智覺十班各位同修共學,上每一堂「廣論」我們都是懷着一顆歡喜的心,凡事我們都是能夠修習、護持着一顆學佛的「歡喜心」。
(1) 學會了
如亨法師解說什麼是「空性」?
一切現象和物質都是沒有實體,是充滿了任何的可能性,會有變化的。
例如:一隻杯子,緣起是一塊鋼鐵,因為經過種種的製造過程,所以就變成一隻可以載水的杯子了。
什麼是證了「空性」?
例如:車子泊在外面不見了,可能性是被偷了或是被拖走了;日子久了,車子就會變壞,這一切都是己見的現象,所以,如果真正證了「空性」的人,會願意去接受種種因為緣起的變化,是不會因為現象和物質的變化,而生起了瞋心和煩惱。
如亨法師說了一些關於自己出家的經過,敍述了他對「愛」與「智慧」的關係?
記得他出家的初期,他媽媽病倒了,是因為孩子不在家,他媽媽便不用為他而煮飯,就是連她自己要食飯也忘掉了,母愛真的很偉大,原來一切的生活都是爲了下一代。雖然,父母親的愛是很偉大,卻照顧不了他日後成長所需要的「智慧」,所以,他出家了。
從法師講解的過程當中,我明白到究竟我們想擁有的,所追求的只不過是一種現象,是滿足自己一時的慾望,是一種虛假的心態。佛法真的無量,連最簡單、最單純的「愛」,也少不了「智慧」。
「八關齋戒」接近最後的一個環節,是部分全職智工的心得供養。聽罷了他們有血有淚的心得分享之後,作為今日已經是師父弟子的我,實在有點兒惋惜和唏噓,原本大家是想投身於一個離苦得樂的環境中學習,卻始料不到,原來自己還是要選擇墮進,另一個心力交瘁的「苦境」裡去。
如德法師在「八關齋戒」當中,問了七條問題,總結了七條問題的最後是:
我們確立了生命是無限,那麼我們要怎麼做,才真正離苦得樂?
人應該怎樣思惟離苦得樂的意義?
記起如德法師一再強調:世間上的「貪、瞋、癡」,還有種種的「無明」就是一切煩惱的根。他引述師父解說「廣論」錄音帶精彩的一句:「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,已經是不知錯到那裡去了。」
我喜歡「廣論」和敬重師父的教法,主因是讓我們能夠清楚知道,凡事必須要有次第,安納好自己的意樂,才會引發起我們去做事的「歡喜心」。從法師的開示當中,更一再提醒我們要怎樣去思惟離苦得樂。我們要明白究竟爲什麼而做?怎樣去做?還要思惟怎樣才可以善巧地、有智慧地,反覆實踐,不斷的去做得更好。不其然,我想起了一句俗話:這個地球不會因為任何人的不存在而停頓;但是,爲什麼人總是愛不斷停留在一個「無明」、「如癡」的「我」上面。
對峙煩惱的方法,便是離苦得樂的方法,那就是不斷提昇我們智慧的佛法。
(2) 觀功念恩
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;我則認為行萬里路,不如有「善知識」的指導。真的非常感謝兩位法師從遠道而來,提昇我們在佛法上面的修行,他們出世間的智慧,親切的開示,使我由畏的心,從而轉化成無限的敬意。
(3) 隨喜自己
隨喜自己能夠擺脫參加「八關齋戒」之前的掙扎。經過兩位法師詳細的開示之後,使我對皈依三寶的意義,有更清晰的認識,使我明白到,要「依靠」佛的教法,而不是我們一直以來習氣、惰性的「依賴」。要不斷學習、不斷修正、提昇我們的智慧,才能夠真正斷除煩惱,離苦得樂。
在學佛的道路上,自覺是班中最膚淺、最無知的一個,但是,不打緊!只要我喜歡這一個團體;喜歡我們尊貴的區班長;喜歡智覺十班各位同修共學,上每一堂「廣論」我們都是懷着一顆歡喜的心,凡事我們都是能夠修習、護持着一顆學佛的「歡喜心」。
七種慢心, 你擁有幾多種?
1. 慢: 見對方不如自己, 就自鳴得意, 盛氣凌人.
2. 過慢: 顯然自己跟他一樣, 自以為勝過對方, 顯然對方勝過自己, 自以為跟他一樣.
3. 慢過慢: 顯然對方勝過自己, 也自以為勝過對方.
4. 我慢: 高估自己, 自以為是
5. 增上慢: 尚未證得佛法, 就以為證到佛法, 把你的能力高估了. 就是說我們乃至於共下士、共中士的心量都沒有生起, 自己覺得我是一個大士.
6. 卑慢: 顯然對方高過自己頗多, 自以為只比對方稍差一些.
7. 邪慢: 顯然自己沒有德行, 還一直以為有德行。
2. 過慢: 顯然自己跟他一樣, 自以為勝過對方, 顯然對方勝過自己, 自以為跟他一樣.
3. 慢過慢: 顯然對方勝過自己, 也自以為勝過對方.
4. 我慢: 高估自己, 自以為是
5. 增上慢: 尚未證得佛法, 就以為證到佛法, 把你的能力高估了. 就是說我們乃至於共下士、共中士的心量都沒有生起, 自己覺得我是一個大士.
6. 卑慢: 顯然對方高過自己頗多, 自以為只比對方稍差一些.
7. 邪慢: 顯然自己沒有德行, 還一直以為有德行。
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
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
總結123 (小丸子週記 3 )
師父、上師、班長、護持、各位同學:
1)為何袁了凡先生發願做第一個三千善時,要用上十多年時間才完成。但繼後第二個三千善只需兩三年便可完成﹖
了凡先生三十五歲。他從遇到雲谷大師之後,就發願斷惡修善。發願做三千樁善事,整整十年(從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)才完成。由此可知,初開始三千善事是多麼難行!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,希望自己能比他更勇猛,至少一天做一樁善事,能夠做兩、三樁就更好,天天不要間斷,效果可能超過了凡先生。
因為他在外面服務,曾經一度在李漸菴的軍中辦事,跟著軍隊到處行軍,沒有機會迴向。了凡先生四十六歲,他從南方回來,請性空、慧空兩位法師在東塔禪堂迴向。遂又發願「許行三千善事」,到第二年,即了凡先生四十七歲,生第一個兒子天啟。因為斷惡修善有這麼好的效果,信心就增長,行善愈懇切。換言之,斷惡修善愈來愈順利,效驗也愈來愈顯著。
譬如,他布施飲食給貧苦的人。每天去市場買菜,看到很活潑有生氣的動物,就隨緣買一點放生。放生是機緣,不要特意去買,看牠確實能活命,就買來放生;若是不能活命,就不必買了。他做得很認真,很如法,所以「一日有多至十餘圈者」,可見得他愈做愈順利。從發願到三千樁善事就完成了,前後四年,,然後請法師在家裡誦經迴向。
2)云谷禪師教他用「功過格」紀錄自己的功過,為何一定要做紀錄﹖不是勸他多行善積德便可以了嗎,是否一定要跟禪師的指示。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﹖不這樣做又如何呢﹖
了凡先生是中下根性的人,所以雲谷禪師用「功過格」來幫助他。教他每天將所做的好事及過失都記錄下來,善惡做個對比,這一天到底是善多還是惡多?最初做的時候一定是善惡混雜,甚至惡多於善,自己就要提高警覺,認真努力,希望做到純善無惡,改過就成功了。這是從事上改,這個方法對普通人非常有效。
(1) 學會了
「了凡四訓」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,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,認識命運的真相,明辨善惡的標準,改過遷善的方法,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;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「現身說法」。
從上述的問題和答案當中,我學會了只要斷惡修善,做得認真、如法,就會愈來愈順利,效驗也愈來愈顯著。
(2)觀功念恩
當然,是感謝我們尊貴的區班長吧!能夠那麼善巧地策發我們的思惟、觀察,循循善誘,相信,大家都會繼續努力,不會辜負她的一片用心的。
第二個是李志強師兄,他在”Blog”上回應道:「袁了凡先生講出如要改變命運,必須依以下四點: 一) 立命之學; 二) 改過之法; 三) 積善之方; 四) 謙德之效。好比我們修習總結123一樣,所以我明白過中道理。」
多謝尊貴的區班長和李志強師兄提醒,我們修習總結123的重要,是與了凡先生的「功過格」一樣,教我們每天將所學、所做的好事都記錄下來,認真努力,希望做到純善無惡。
(3)隨喜自己
「了凡四訓」是我第一本認識如何改變命運,開始相信因果的書籍;亦確實改變了我錯誤的人生觀,對我日後待人處事啟迪良多。隨喜自己還有些少根性,仍然能夠一再檢察自己「斷惡修善」的方法。
1)為何袁了凡先生發願做第一個三千善時,要用上十多年時間才完成。但繼後第二個三千善只需兩三年便可完成﹖
了凡先生三十五歲。他從遇到雲谷大師之後,就發願斷惡修善。發願做三千樁善事,整整十年(從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)才完成。由此可知,初開始三千善事是多麼難行!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,希望自己能比他更勇猛,至少一天做一樁善事,能夠做兩、三樁就更好,天天不要間斷,效果可能超過了凡先生。
因為他在外面服務,曾經一度在李漸菴的軍中辦事,跟著軍隊到處行軍,沒有機會迴向。了凡先生四十六歲,他從南方回來,請性空、慧空兩位法師在東塔禪堂迴向。遂又發願「許行三千善事」,到第二年,即了凡先生四十七歲,生第一個兒子天啟。因為斷惡修善有這麼好的效果,信心就增長,行善愈懇切。換言之,斷惡修善愈來愈順利,效驗也愈來愈顯著。
譬如,他布施飲食給貧苦的人。每天去市場買菜,看到很活潑有生氣的動物,就隨緣買一點放生。放生是機緣,不要特意去買,看牠確實能活命,就買來放生;若是不能活命,就不必買了。他做得很認真,很如法,所以「一日有多至十餘圈者」,可見得他愈做愈順利。從發願到三千樁善事就完成了,前後四年,,然後請法師在家裡誦經迴向。
2)云谷禪師教他用「功過格」紀錄自己的功過,為何一定要做紀錄﹖不是勸他多行善積德便可以了嗎,是否一定要跟禪師的指示。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﹖不這樣做又如何呢﹖
了凡先生是中下根性的人,所以雲谷禪師用「功過格」來幫助他。教他每天將所做的好事及過失都記錄下來,善惡做個對比,這一天到底是善多還是惡多?最初做的時候一定是善惡混雜,甚至惡多於善,自己就要提高警覺,認真努力,希望做到純善無惡,改過就成功了。這是從事上改,這個方法對普通人非常有效。
(1) 學會了
「了凡四訓」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,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,認識命運的真相,明辨善惡的標準,改過遷善的方法,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;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「現身說法」。
從上述的問題和答案當中,我學會了只要斷惡修善,做得認真、如法,就會愈來愈順利,效驗也愈來愈顯著。
(2)觀功念恩
當然,是感謝我們尊貴的區班長吧!能夠那麼善巧地策發我們的思惟、觀察,循循善誘,相信,大家都會繼續努力,不會辜負她的一片用心的。
第二個是李志強師兄,他在”Blog”上回應道:「袁了凡先生講出如要改變命運,必須依以下四點: 一) 立命之學; 二) 改過之法; 三) 積善之方; 四) 謙德之效。好比我們修習總結123一樣,所以我明白過中道理。」
多謝尊貴的區班長和李志強師兄提醒,我們修習總結123的重要,是與了凡先生的「功過格」一樣,教我們每天將所學、所做的好事都記錄下來,認真努力,希望做到純善無惡。
(3)隨喜自己
「了凡四訓」是我第一本認識如何改變命運,開始相信因果的書籍;亦確實改變了我錯誤的人生觀,對我日後待人處事啟迪良多。隨喜自己還有些少根性,仍然能夠一再檢察自己「斷惡修善」的方法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